近期,我院青年教师刘洪明副教授在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》(中科院一区Top期刊)发表题为“A novel pbd gene cluster responsible for pyrrole and pyridine ring cleavage in Rhodococcus ruber A5”的研究论文。刘洪明为第一作者,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。

吡啶和吡咯被视为视为难降解的化学物质,它们在工业制造过程中释放到环境中,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。然而,红球菌的吡咯降解机制和吡啶降解基因尚不清楚。本文分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吡啶和吡咯的红球菌A5。菌株A5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可在24 h内完全降解1000 mg/L吡啶。采用Box-Behnken设计优化菌株A5对吡啶的降解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了参与吡啶降解的pbd基因簇。菌株A5中吡啶和吡咯的初始环裂解是由双组分黄素依赖单加氧酶PbdA/PbdE完成的。通过代谢产物的鉴定和同源基因的比较,推断了吡啶和吡咯的降解途径。此外,在不同的细菌基因组中发现了同源的pbd基因簇。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吡咯和吡啶的环裂解机制,菌株A5被鉴定为一种有前途的吡啶生物修复资源。

9987

该工作得到了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(2023AH050136)和分子酶学与分子检测安徽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(2022AH010012)等经费支持。

原文连接: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304389423022768